千字文

《千字文》的创作主旨是识字,但由于周兴嗣文采卓越,将毫无关联的文字编成了精妙绝伦的文章,它以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”开头,用被指定的无一重复的一千个单字,条理贯通、叙事有序地吟咏了关于天文、博物、社会、历史、伦理、教育等包罗万象的诸方面知识,且结构严简,文采飞扬,对仗工整,协韵流畅,令人叹服称绝。其既可识字、学书、习文,又可增广见闻,兼能启蒙儒家伦理思想,成为我国历史上综合性蒙学读物的开山之作。
右通广内,左达承明。既集坟典,亦聚群英。杜稿锺隶,漆书壁经。
yòu tōng 广guǎng nèi zuǒ chéng míng
fén diǎn qún yīng
稿gǎo zhōng shū jīng
【分段注释】
 
通:通向。广内:西汉宫廷藏书的地方,在建章宫中。后来泛指君王的藏书库。达:到达。
承明:汉代宫殿名,位于未央宫中。承明殿旁边设有承明庐,为侍臣值宿所居之处。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又有承明、金马,著作之庭。大雅宏达,于兹为群。元元本本,周见洽闻。启发篇章,校理秘文。”
 
既集坟典,亦聚群英:指广内、承明等殿,既收藏了珍贵图籍,又聚集了众多才俊。
坟典:即《三坟》《五典》,相传为中国最古老的书籍,分别记载了“三皇”“五帝”的事迹。
 
杜稿:杜度的草书手稿。杜度为东汉人,能作文,善草书,凡写文章时多用草书。晋卫恒《四体书势》云:“齐相杜度号善草书。”
锺隶:指三国时锺繇的隶书。锺繇,字元常,工书法,尤精隶楷。
漆书:在竹木简上用漆书写的图书。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林前于西州得漆书《古文尚书》一卷,常宝爱之,虽遭难困,握持不离身。”
壁经:指鲁恭王刘余从孔子旧宅墙壁中得到的用古文写成的经书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鲁共王坏孔子宅,欲以广其宫,而得古文《尚书》及《礼记》《论语》《孝经》凡数十篇,皆古字也。”
 
【翻译】
 
向右面转可以通往藏书的广内殿,左面到达朝臣休息的承明殿。
广内殿中收藏了《三坟》《五典》,承明殿中也聚集了文武英才。
杜度的草书手稿,钟繇的隶书真迹,用漆书书写的竹简和孔子故居墙壁中所藏的儒家典籍,全都可以找到。
 
【解读】
 
此小节介绍了皇宫中的另外两个宫殿——用于藏书的广内殿和供侍臣休息的承明殿。广内殿所藏书籍门类繁多,规模浩繁,既包括文中提到的《三坟》《五典》等历史文献,也包括杜度、钟繇等人的书法作品和文化典籍。
 
中国人自古便重视文化传承和历史记载,而书籍作为最好的物质载体,其收藏和保存素来为古人所重视。
 
皇帝作为人类社会的核心人物,自然要在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建设性作用,而将众多的文化典籍集中收藏在皇帝的宫廷中,的确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保护措施,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一些珍贵书籍不致失传。
 
中国历朝历代的宫廷都有藏书之所,不过这种保存历史文化典籍的方式也不是毫无弊端的,由于藏书过程都是在皇帝的主导下进行的,因此这种书籍的传承有一定程度的失真。
 
造成这种失真的原因,在于统治者对历史做了有利于封建正统的修正,凡是不利于政治统治、不利于阶级和谐、不利于民族融合的内容都被删去了,能藏于宫中的书自然都是皇帝准许的,《四库全书》在编修过程中便是如此。
 
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毁书事件,莫过于秦始皇时的“焚书坑儒”,当时,除了《秦记》之外的其他列国史记以及《诗经》《尚书》等历史文献都被清理掉了。
 
后来,历朝历代虽然不断有古书出土,但由于文化传承的主时间轴出现了断代,所以很多书籍的真伪至今仍难以分辨。
 
《四库全书》是由清高宗乾隆下令编修的大型类书,是古代图书的集大成者,它收录和摘抄了几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所有书籍及其精华。此书的编修工作由政府主持和推动,因此很多散佚在民间的书籍在编修《四库全书》时重现于世,回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。这部皇皇巨著在编成后一共被抄写了七部,除了收藏在紫禁城的文渊阁中的一部外,另外六部散布于全国各地,正是因为如此,在清末的大规模战乱中,《四库全书》最终得以保存下来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