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
止
若
思
,
言
辞
安
定
。
笃
初
诚
美
,
慎
终
宜
令
。
荣
业
所
基
,
籍
甚
无
竟
。
【分段注释】
容止若思,言辞安定:仪容举止像思考时一样端庄稳重,措辞安详准确。《
礼记·曲礼上》:“毋不敬,俨若思,安定辞,安民哉。”
笃初诚美,慎终宜令:专一于开头确实值得称美,但谨慎于结尾更应当称赞。《老子》六十四章:“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”
荣业:盛大的功业。基:本,依靠。籍甚:盛大。无竟:没有穷尽。
【翻译】
仪容举止要像沉思时那样沉静安详,言语对答要从容稳重。
做任何事情,诚笃地开始的确很好,要是能始终如一地坚持,就更值得称赞了。
这是一生美好事业的基础,有了这个强大的基础,前途没有止境。
【解读】
古人在评判言行举止所应达到的水准时,要求是很高的,而能于泰山压顶时保持从容镇定,其实很难。正是因为如此,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大唱空城计时的风采才格外让人赞叹。
面对大将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大军,无兵可守的诸葛亮命人打开城门,令众人回避,而他自己则端坐于城楼之上,焚香抚琴,从容淡定。此举极大地震慑了曹魏大军,司马懿见诸葛亮胸有成竹的样子,认为他已在城中布下陷阱,于是赶忙撤兵。
尽管这只是罗贯中在他的长篇巨著《
三国演义》中虚构的情节,但却足以看出古人对言行举止一贯的美学观念——镇静而不失灵动,从容而张力十足。
在中国人的认知中,君子除了要冷静镇定、从容不迫,有担当大事的智慧与魄力之外,还要学会有始有终、持之以恒。历史对唐玄宗的评价是复杂的,作为大唐开元盛世的缔造者,青年时代的唐玄宗以年轻人特有的真诚与魄力,开创了一派盛世气象。可惜的是,他的开端虽然美好,结局却异常惨淡。唐玄宗到了迟暮之年,没有能坚持年轻时的雄心壮志,连带着大唐的盛世气象也极速崩塌,大唐基业受到了毁灭式的打击,让人扼腕不已。
可见,始终如一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。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始终如一,必能得到最好的馈赠——事业长久、前途无量。
“喜怒不形于色”一词出自《三国志》,意思就是高兴时面无喜色,生气时面无愠色,遇到任何事情感情都不外露。这个词语亦褒亦贬,要视具体情况而定。若是形容品行高尚之人,则为淡定从容之意;若是形容城府极深之人,即为阴险狡诈之意。
《
论语·公冶长》在一段描写“喜怒形色”的文字中,表达的是第一种含义:子张问曰:“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,无喜色;三已之,无愠色。旧令尹之政,必以告新令尹。何如?”子曰:“忠矣。”意思是子张向他的恩师孔子咨询:楚国的令尹曾经在令尹这一职位上三起三落,迁任令尹时无喜色,被罢免时无悲色,神态始终如常,而且每次都把自己的政令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新令尹,这是什么样的品质啊?孔子回答说,这就是忠于国家的表现了。